2010年4月25日 星期日

資料搜集__(早期的茶樓)




香港早在1845年已有茶樓開業。 而在1846年,便有兩間大茶樓先後開設。 後來還有「茶樓區」的出現,地點是在文鹹東街和大道中交界,很多茶樓啟業,上茶樓喝茶真是十分流行!
1.「有錢上高樓,無錢地下蹲」
從前香港人有一句俗語,叫做「上高樓」,這句話,表示到高級的茶樓去飲茶之謂。從上「高樓」這句話可以反映出,早期香港茶樓的分別,在於一個「樓」字。高級的茶樓,是有二樓和三樓,與一般的下級茶寮有別。下級的茶樓沒有二樓和三樓,被稱為「地”足否”館」。
開埠初期的茶樓,不會只做高級生意,而忽略占大多數的勞苦大眾。故此,茶樓的樓下,也開闢為適合勞苦大眾消費的「地廳」。「地廳」的茶價,收費略高於低級茶寮,但又比樓上的茶價為低。這樣的收費,既能爭取普羅大眾的支持。「有錢上高樓,無錢地下蹲」就是指有錢到樓上去歎茶,無錢的人只能在地廳處飲茶了。
2.無水廁
香港早期的茶樓並沒有洗手間的設備,茶客若要解決大小便問題,便需要往茶樓附近的後巷,因而令到環境衛生出現了嚴重的問題。後來,香港政府規定,茶樓一定要設有洗手間的設備,方可獲得發牌,這樣環境衛生問題才得以改善。
3.茶樓各部門
由於茶樓只賣點心、禮餅及月餅,也限於經營早、午及晚市,所以一般的茶樓會分為幾個部門。茶樓員工除文職之外,還分「大按辦」,即禮餅部,以前常用的禮餅為合桃酥、雞蛋糕、皮蛋酥和蓮蓉酥等。「小按辦」即點心部,負責制造包點。「面雜」即廚房部,負責炒粉面飯。「雞櫃」即燒味部,負責燒臘,是後期才增設的。
4.員工宿舍
茶樓的工作時間頗長,員工多採取分段式工作。如包點師傅每天須在淩晨三時起床,預備早上茶市的點心,第一輪客人通常是在附近市場或碼頭工作的工人。師傅接著可以休息兩、三個小時,到早上七時至十時許又要工作,以應付在九時左右上班的「白領」茶客。到了黃昏又要準備晚市茶點。為節省交通時間及讓師傅有多些時間培訓學徒,許多茶樓都設有宿舍供員工入住。

資料來源於: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