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5月11日 星期二

專題報告

[1] 引言:
相信每個香港人都會和一家大小上過茶樓 。原來茶樓在清朝之前經已存在,是華南地區飲茶風俗的典型代表 ;上茶樓,飲早茶,「一盅兩件」,一面品飲香茗,一面品嘗極具地方色彩的點心,如蝦餃、燒賣、叉燒包等;與良朋共聚、消閒遣興的好地方 。最原始的茶樓主要是喝茶和吃點心的地方,並不會有其他菜式供應;但為什麼會發展到今天的海鮮酒家呢? 而海鮮酒家又是什麼?這些問題很值得我們探討....

[2]內文:
--->只提供點心的茶樓逐漸被淘汰
只提供點心的茶樓逐漸被淘汰是因為不太受市場歡迎;對象只限於一些老人家
於是茶樓為了能繼續營業便推出了"晚市火鍋"等 ;並改名為"海鮮酒家"

--->海鮮酒家的特點
"海鮮酒家"其實與"中國菜餐廳"的意思分別不大 ;和其他餐廳一樣,分了早餐和晚餐;

×故而然之,海鮮酒家的"早餐" 就是以茶樓的 點心和 茶為主
×而晚餐稱為"晚市"。主要提供的食物都是以中國的烹調手法煮成 (例如: 蒸、炒、煮、炆 ),
而食材則以海鮮為主;所以便發展成為今日的 "海鮮酒家" (亦有人稱為酒樓)

--->深受愛帶的中國菜
最後一起來看看令人唾延三尺的美食吧....
㊣點心 & 名菜㊣


[3]總結
茶樓的點心,加上新的"晚市小菜" 結合成 "海鮮酒家"; 海鮮酒家非中國傳統亦不是外國傳入
因此漸漸成了香港獨有的特色。"飲茶飲茶"可能不是每個香港人心中最喜愛的;但每逢到了假日,到去品茗;都會有一種放鬆的心情。 即使由古至今;改變了不少的茶樓;都在香港人的心中估了一個地位。


分工:

引言:周嘉浩
內文:李泳樂
總結:
曉鏝 鄭照熒 李泳樂

資料搜集:
曉鏝 鄭照熒
圖片: 周嘉浩 李泳樂

2010年5月10日 星期一

引言"
相信每個香港人都會和一家大小上過茶樓 。原來茶樓在清朝前經已存在,是華南地區飲茶風俗的典型代表 ;上茶樓,飲早茶,「一盅兩件」,一面品飲香茗,一面品嘗極具地方色彩的點心,如蝦餃、燒賣、叉燒包等;與良朋共聚、消閒遣興的好地方 。
最原始的茶樓主要是喝茶和吃點心的地方,並不會有其他菜式供應;但為什麼會發展到今天的海鮮酒家呢? 而海鮮酒家又是什麼?這些問題很值得我們探討....